
師說丨學海無涯“趣”作舟
概要:
在長城學校“公平教育 激發潛能”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教師們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研摩課程等逐漸形成穩定的教學風格,展露出各自的課堂魅力。
今天,讓我們跟隨二年級(10)班闞老師的步伐,走進《葡萄溝》一課。
身為從教多年的語文教師,我始終認為“教”與“學”是兩個極為有趣的過程,促成這兩個過程完美結合的動力則是快樂。
針對本學期《葡萄溝》一課,遙遠陌生的新疆,對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講,他們充滿著好奇和向往。他們想知道:“葡萄溝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樣的?”、“葡萄干是如何晾曬而成的?”……
▲自由朗誦時間
逐字逐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把孩子們看成親密的伙伴,在師生間心與心的對話里讓他們體會到文中情景下的快樂。在由信任、友善構建的課堂氛圍里,我們快樂而又真誠地進行交談、溝通。
▲每每遇到問答環節
都“唰唰”地舉起自己的手向老師示意
課上,我用圖片讓孩子們從整體上感受到葡萄溝水果多、景色美、人熱情;接著,他們在我的引導下品美句、隨文識字,從課文描寫的語句中了解葡萄溝好在哪里。
▲隨文識新字
孩子們說出對字的理解
▲課堂上暢所欲言
聽課的老師們被課堂氛圍所感染
然后,孩子們走上講臺畫美色,畫出葡萄藤和葡萄葉;接著我還讓他們嘗美味:在講到當地葡萄干聞名遐邇時,讓他們品嘗葡萄干,如此一來,更拉近了他們與文本的距離;最后悟美情: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是為讓孩子們感受到葡萄溝的美與維吾爾族老鄉的勤勞熱情,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孩子們在藤上畫葡萄葉,感受“茂密”一詞的用法
▲對比“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
讀、議,體會葡萄在陽光下的動態美
長城學校的教師們用“樂”和“趣”當槳,放下“教師架子”,與孩子進行一場真誠的交流,帶著孩子們在文本中的海洋里暢游,讓學習成為孩子們主動參與、快樂活動的自主活動。